|
配額充足壓制碳價 中長期上漲大勢所趨 |
時間:2021年07月20日 瀏覽:1461次 |
7月19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收盤價報52.30元/噸,較前一交易日上漲2.09%,日內價格在52.08元/噸至53.00元/噸之間波動,全天成交量13.08萬噸,成交額684.12萬元。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碳排放配額供應充足,多為免費發放,市場供需總體平衡,價格短期預計難以超過60元/噸;長期看,隨著降碳計劃推進,免費配額將收緊,碳價上漲是大勢所趨。 初期配額供應充足 在全國碳市場運行初期,考慮到目前僅納入電力行業共計2162家企業被納入配額分配名單。 “初期全國碳市場交易主體較為單一,均為煤電企業。這些企業對碳排放配額的需求較為一致。在現階段,預計不會有煤電企業在市場大量投放配額。”東證衍生品研究院大宗商品研究主管金曉對中國證券報記者分析。他預計,年內碳配額價格區間可能會在40元/噸至60元/噸之間。 與其他大宗商品一樣,碳排放配額價格主要是由配額自身供需所決定的。在需求穩定的前提下,目前,影響碳配額價格最主要因素是配額下發量。 “在碳市場運行前期,碳配額下發以免費為主,將適時引入有償配額。目前,企業在自身配額能滿足生產排放需求的前提下對購買配額的需求不大,因此碳排放配額價格將較穩定?!弊縿撡Y訊研究院分析師趙渤文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預測交易區間將在35元/噸至60元/噸之間波動。 我國碳排放配額分配的緊缺程度與行業基準值有很大關系?!皩ε欧艠藴实陀谛袠I基準值的企業來說,實際供電值或供熱值越高,配額將越富裕。對高于行業基準值的企業來說,實際供電值或供熱值越高,配額將越短缺。”金曉進一步分析,從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9-2020全國碳排放交易配額總量設定與分配實施方案(發電企業)》來看,配額目前不會出現極度緊張的情況。 不過,長期來看,隨著降碳計劃推進,免費配額將隨之收緊。 碳價難現暴漲行情 雖然在碳配額供給充足背景下,市場對短期碳價預期穩定。從長期看,我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步伐堅定,按照當前100億噸/年的碳排放量看,對企業有很高的減碳要求。 消除因減碳造成的成本上漲,讓積極減碳的企業更具優勢將是能源政策的重要導向。從成本核算角度看,趙渤文舉例分析,當煤電現有成本+碳排放成本>新能源發電成本時,新能源發電便可借助成本優勢成為主流。 按照國際成熟市場標準,目前歐洲碳配額價格約在380元人民幣/噸?!鞍凑债斍暗募夹g水平測算,若想推動新能源、新技術生產方式在成本端優勢大于傳統高碳排放生產,需要碳排放配額價格超過300元/噸。但這個價格也將隨著新技術進步而減小?!壁w渤文說。 對目前國內外碳配額定價懸殊狀況,他表示:“要給重點排放企業和行業時間。前期碳排放配額下發充足,能基本滿足大多數企業生產排放需求,碳價自然較低。歐洲大多數國家為發達國家,經濟發達,無發展壓力,大多已實現碳達峰目標,排放難度較我國低。歐洲碳市場運行已久,經過逐步減排縮減配額帶動碳價逐步上漲。” “我國碳排放權交易仍處于初級階段。在不同階段,不同地區的碳價有所不同也是非常正常的,因為缺乏跨區域套利機制?!苯饡苑治?,目前,全球主要碳排放交易市場大多是區域性的。我國碳價中長期上漲是大勢所趨,但是碳價難以出現暴漲行情,國內碳價與海外碳價差異將長期存在。 能源消費結構轉型勢在必行 2020年,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約為105億噸,約占全球三分之一,其中能源、鋼鐵、建筑分別以約46億噸、19億噸、13億噸位居分行業排放量的前列。 貝恩公司資深全球合伙人、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業務主席陸浩文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為順利推進碳減排政策落地,中國能源消費領域結構轉型勢在必行。預計到2050年的中國終端能源需求中,電力占比將大幅提升至約60%(該比例在2020年僅約30%),與之對應,發電能源結構中的化石燃料需求占比將從2020年約70%下降至2050年的約25%。 全國碳交易市場目前分為全國版和地方試點版。“就像電力行業,在地方試點成熟后就轉到全國交易的平臺,地方不再進行電力行業碳配額交易,其他行業‘成熟一個,納入一個’,建材、有色、石化等行業也在積極謀劃,隨時準備進入全國碳市場?!壁w渤文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全國碳市場運行正常,納入所有重點排放行業后,收縮碳排放權配額、引入有償配額等措施將有序執行,屆時市場對配額需求的增長將推動碳價上漲。 趙渤文表示,碳排放配額作為一種產品在碳市場中流通,除重點排放單位外,符合條件的機構和個人也被允許參與碳市場?!半S著碳排放權交易被社會所認可,碳配額將可作為資產進行抵押、融資、回購等操作,金融力量的參與也將影響配額價格變化?!?/span> |
上一篇 | 返回目錄 |
下一篇 |
版權所有:山西祥睿能源有限公司 www.kumacn.com
地址:山西綜改示范區太原學府園區長治路230號能源互聯網大廈5層512室
ICP備案:晉ICP備19004433號-1號 晉公網安備14019202000540號